报云传媒

400-808-5190

上海
分类

登报声明公告

登报首页> 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详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王素:未来学校一定会“以人为本”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王素未来教育至少需要4方面的改革

  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人与机器人共存的时代,机器人索菲娅已经成为全世界首个获得人类公民身份的机器人。

  如果机器人能够替代人类完成很多方面的工作,这时候人类需要做些什么?我们所身处的时代,会带给教育什么样的变革?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主任 王素

  记者:在人机共存的时代,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王 素:我们今天培养的人,如果他(她)今年上小学,到2030年就刚好完成基础教育。到2030年社会将会发生非常深刻的变化,这是现今我国基础教育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应该意识到,技术的变革对于我们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实这个变化涵盖了前面几次的小变革,它是一个量变。教育是从普及到扩展,再到高等教育大众化。但是教育培养人的目标一直没有发生深刻的变革,直到第四次工业革命之后,这个时候我们在思考教育的时候会发现,其实不仅仅是教育的扩张,更重要的是我们培养人的目标变了。目标的变化是由未来社会给我们现今社会带来的挑战而决定的。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一百年前国外的课堂与我们中国的课堂没有区别,因为百年前的中国课堂大多是由外国人所建。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的课堂跟国外才慢慢产生了一定的差距。

  但是到了今天,我们会发现国内外的课堂又没有什么区别了。中国在硬件设施上跟国外的确没有太大的区别,甚至我们的课堂设施更优质。国外以智慧教育、智慧课堂居多,中国很多学校也实现了,只是尚未普及而已。智慧教室概念在国内有多种观点,从不同角度阐述智慧教室。其共同的趋势是关注利用新兴技术创建教与学的环境,促进资源个性化呈现、教学交互多元化,实现学习者的学习和相关技能的提高。

  记者:教育领域的变革比较缓慢,尽管现在的课堂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并没有形成革命性的改变。您认为在推动课堂改革过程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

  王素: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去年9月谈到课堂革命,提出心灵的革命、观念的革命、技术的革命和行动的革命。在这几种革命当中,我认为最核心的还是观念的革命。如果没有观念的变革,其他方面是远远无法涉及的。这种观念的变革,至少有四个方面是需要重新认识和改变的。

  一是我们要重新理解教育。在人类起初之时,那个时候的教育还是关注人的。比如在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时代,他们会把人培养成“君子”和“贤人”。工业化时代之后,我们更加注重教育的工具性,教育变得更加专业化、标准化,我们在学校教育当中更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到了今天,我们又重新回归到以人为本,把人放在教育最重要的位置。我们更加重视21世纪技能的培养、关键能力的培养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人不仅仅是作为知识的载体和容器,更是要被视为鲜活的人,这是当今教育,特别是实体学校最核心的竞争力。

  二是要重新认识学习。学习是什么?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最有效?这是我们今天要思考的问题。学习活动的实施需要一定的心理结构要素、知识的呈现方式、选择人的注意、元认知、内隐认知、非智力因素和学习策略等。这其中有一些理论支撑,如脑科学、认知科学、学习科学、心理学、教育技术等,还有学习进阶理论,它比较关注学生认知发展和生活经验。所以要根据这些要素来确定学生究竟选用怎样的学习路径来学习。同时,它特别强调标准课程和评价一体化,我们通过对于学生的评定来促进他的学习。另外有一个理论特别有意思,刻意训练理论。它最核心的观点是没有学习动机就没有学习效果,我们不仅仅要关注技术改变学习效率,更要关注学生到底有没有学习动机,这对学习效率的提升是非常显著的。

  三是我们要重新定义课堂。我们发现今天的学习,不仅仅发生在课堂内,任何可以实现高质量学习的地方都是学校,真实的世界是最好的课堂。当我们以知识为核心价值进行学校教育时,标准化、系统化的传授是最有效的,普通教室就是最好的学习场所。如今我们的教育目标变了,不再是过去的以知识为核心的教育价值取向,而是以人的成长为核心的教育价值取向。人的成长是一个社会性的成长,是在真实的环境、真实的关系、真实的任务当中来完成人的成长。

  在这样的环境下,仅仅在课堂内难以完成教育目标,在普通的教室之内我们更难以完成这个任务。当学习形式发生改变,课堂形式一定会随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课程体系决定了课堂的分布,一些实践性、体验性的课程,便是在户外完成,未来的学校一定在学校内部就有更真实的世界。学习过程具有流动性,学习群体具有社区性,学习方式具有多样性。因此,我们有很多实践性、社会性、体验性的学习,而这些学习在传统的方方正正的教室里肯定是不适合的。教室的布局方式一定会随之发生改变,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也会有机地结合。

  四是我们要重新构建学习路径。重构学习路径是课堂革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讨论重构学习路径的同时,我们要考虑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环节是从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到评估,是一个循环。今天课堂最核心的是个性化学习,而面向个性化学习的教学设计要考虑到环境、考虑学生的参与,以及如何满足学生的需求等。评价在这个过程当中会变得非常重要。精准诊断、精心设计、定制个性化方案,这都是我们重构学习路径的必要环节。

  课堂变革是以数据为驱动的,但是课堂变革的核心是人的观念。所以,我们在考虑技术的时候,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关注人。

  记者:您所在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了未来学校实验室,这个实验室主要做哪些方面的研究?请您为我们简单勾勒未来学校将是什么样子的?

  王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根本,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学校教育的结构性变革,推动空间、课程与技术的融合创新,为学校的整体创新提供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这也是我们提出的未来学校的创新计划。

  未来学校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习空间、学习方式、课程体系、教育技术和组织管理的协同创新。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未来学校显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

  首先,学校建筑与学习空间的设计,与学校培养人的目标与方式直接相关。我认为未来学习空间应该具有以下特征:符合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成长、适应多样化学习、绿色和智慧。

  其次,学习方式变革是未来学校的关键。未来的学习方式将会变成一个充满人文关怀、体现个性差异、满足不同需求的教学结构。它打破固定的课时安排,跨越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围绕学生的真实生活重建课程体系,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体系,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私人订制的教育,这将成为未来学校变革的主导趋势。未来学习方式有以下特征:基于项目的主动学习、面向真实的深度学习、基于证据的智慧学习和突破校园的无边界学习。

  再次,未来学校的课程应具备三大特征,即契合、融合和联合。未来学校的课程要契合学生个体认知、性格、情绪等特点,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未来学校的课程要契合区情和校情,彰显地方文化特色和学校价值主张;未来学校的课程要契合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培养未来社会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人才;未来学校的课程要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深度高质量融合;未来学校的课程要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使知识由分裂、封闭、单一,走向整合、开放、多元;未来学校的课程要实现校内校外课程资源的联合;未来学校的课程要实现知识与生活、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联合。

  最后,未来学校组织特征——未来学校是学校组织管理虚拟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扁平化的校园形态。

支付宝在线办理

“马爸爸”的支付宝

01.打开支付宝

02.首页顶部输入【跑政通】选登报

03.定位到所在城市,选择丢失类型

04.填写内容、选择报纸刊登

微信在线办理

“马妈妈”的微信小程序

01.打开微信APP,底部点发现

02.点下面小程序,搜索【跑政通】选登报

03.定位到所在城市,选择丢失类型

04.填写内容、选择报纸刊登

支付宝、微信通用二维扫
登报攻略

支付宝在线办理

“马爸爸”的支付宝

01.打开支付宝

02.首页顶部输入【跑政通】选登报

03.定位到所在城市,选择丢失类型

04.填写内容、选择报纸刊登

微信在线办理

“马妈妈”的微信小程序

01.打开微信APP,底部点发现

02.点下面小程序,搜索【跑政通】选登报

03.定位到所在城市,选择丢失类型

04.填写内容、选择报纸刊登

扫码登报

保存二维码到手机,进行识别

支付宝、微信通用二维码

(您也可以用其他手机来扫码哦)

支付宝、微信通用二维扫

长按保存二维码图片到手机,进行识别